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专业代码:0857
专业名称:资源与环境
第一部分 概况
我校于2024年获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5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8人。其中,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1人,广西高校卓越学者1人,“中原千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海南省“拔尖人才”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千人层次人才1人,入选“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4人,“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青年学者”团队5个。近年来,专任教师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1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9项,工程技术类项目24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90篇,学术专著及教材4部,获授权专利34项,10项成果实现转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拥有1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3个中国-东盟国际创新中心、1个广西院士工作站、1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产学研基地等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二部分 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得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恪守学术道德规范,遵守科学道德、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杜绝抄袭与剽窃、伪造与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2、掌握环境工程领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环境工程问题。
二、获得本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基础英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伦理、文学鉴赏等。
2、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包括污染控制化学及工程、环境生物工程、环境污染修复技术与应用、绿色材料开发及应用、高等环境化学、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等。
三、获得本专业学位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应不少于3个月,不具备两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应不少于半年。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企业实践、现场调研、课题研究等形式,实践方案和实践内容可根据实践形式由校内导师或校内及企业导师决定,实践成果直接服务于实践单位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
四、获得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能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整理与分析等手段获取本领域相关信息,了解本领域的热点和动态,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并通过学习、合理分类归档、比较与分析、综合与归纳、提取与再制,形成为自己所用的知识,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应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能够运用高等工程数学、环境工程原理(包括:水、气、固体废物及物理性污染物控制原理及技术)、环境评价与规划、环境生物工程、污染控制化学及工程等知识解决资源与环境相关方面工程问题,具备解决工程应用中复杂环境科学与工程问题的能力。
3、组织协调能力
具备在团队和多学科工作集体中发挥作用,能够有效组织工程项目的实施,并解决实施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从技术及管理层面合理规划并分解工作;能充分了解所在单位的技术能力、管理风格和人事背景;善于听取意见、勇于修正错误;能明晰和策略地表达自己的技术或管理见解及建议。
五、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基本要求
(一)选题要求
来源于实际环境工程技术或环境管理问题,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二)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的形式和规范要求
论文形式:可以是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调研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报告。
论文内容:
(1)产品研发:对所研发的产品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性能或技术指标;阐述设计思路与技术原理,进行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分析计算或仿真等;对产品或其核心部分进行试制、性能测试等。研发工作有一定 的先进性、新颖性及工作量。
(2)工程设计:可以是工程图纸、设计作品、工程技术方案、工艺方案等,可以用文字、图纸、表格、模型等表述。
(3)应用研究:针对研究问题查阅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对拟解决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或仿真。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及工作量。
(4)调研报告: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既要包含被研究对象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又要研究该命题的内在因素及外在因素,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给出明确的调研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研究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及工作量。
(5)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报告:对新建项目、扩改建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并对各种清洁生产方案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区域发展的环境规划各相关内容,研究区域发展或涉及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环境管理相关内容。研究工作有一定的新意、难度及工作量。
规范要求:
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结构应符合不同形式的要求,应条理清楚,用词准确,表述规范。学位论文包括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组成部分,规范性应严格遵从学校学位论文格式和规范要求。
(三)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的水平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于答辩前在国内外本专业重要学术期刊至少发表(或接收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不包括综述性论文、增刊和会议论文),或获得授权(或申请并已公开)一项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发明专利。该学术论文(或发明专利)的作者(或发明人)中必须有导师的名字、广西民族大学必须为第一单位(或第一专利权人),同时作者(或发明人)排序须满足下列要求之一:(1)学生排名第一;(2)学生排名第二时,排在第一的必须为研究生的导师或协助指导教师。
若没有满足此项要求的,在符合学位论文答辩其他要求的情况下,可申请进入论文答辩程序,通过论文答辩者,可先予毕业,但暂缓授予学位。
学位论文选题有明确的工程实际背景,论文工作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深度,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立见解,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论文中资料、数据和文献全面翔实、准确可靠、权威规范,论述系统严密、严谨规范,结论及表达明确、简洁、规范,符合行业标准和规范及技术经济、环保和法律要求。
上一条:纳米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